数学看得懂解析却不会做题目(边做题边看答案的危害)

数学看得懂解析却不会做题目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作为高中班主任,每次看学生写的学情总结,都会发现这种状况,对此我都会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务必要及时改正。

这样的问题不仅数学上有,物理化学都有,它说明学习中:基础不扎实,存在知识漏洞;做题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缺乏耐心,对答案有依赖;解题技能不熟练,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存在误判,以为自己会,实际上不会。

概括起来就是,这是典型的“半瓶水”的表现,要重视,要改。

1、基础扎实有标准,努力做到公式定理会推导,简单题信手拈来

科学习,基础很重要,但是眼高手低的学生总是不少,他们总认为课本没啥可学的,简单题看着都会,没必要做。但如果要以理解为衡量标准,要让你把所有公式定理自己推导一遍,难度非常大。但这就是基本功,因为只有自己会推导,公式定理才算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然就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记住了也不会灵活运用。

简单题也要做,因为这是个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熟悉的过程,这种积累多了,“功力”自然会变得深厚,对一些难题也就有信心了。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攻克有难度的题目,出发点却是基础,只有搞好基础,才会走得更远,为此要有耐心,要放低姿态重视基础。

2、有意识地形成独立自主的解题习惯,做到百思不得其解后再看答案

自己想不出来,认为很难, 看了答案原来很简单:说明这道题对你就是难题,看答案无疑是作弊,是请了“外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有意识地训练独立做题习惯,遇到困难坚持不看答案,而是自己冥思苦想。如果一时没有思路,我的建议是把这道题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去做,如果那时还是没思路,就可以看答案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持续地、大量地思考必不可少,任何思维上的偷懒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按照这个节奏,能做多少道题!这里就涉及到做题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了,我的建议是先质量后数量,不然每道题都半途而废,没有多少练习效果。

3、同类型题目反复做,做题要做到完美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黑板上讲了一道题,听得人津津有味,觉得恍然大悟,自己肯定会做。但是,就算是课后马上做,也很有可能做不出来!由此可见,从听得懂到自己动手做,中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过一段时间再做这道题,有可能完全都不会。就算这道题自己能顺利做出来,类似的题目能做出来吗?不一定!

所谓做题要做到完美,很多学生也做不到。比如一次考试后,很多学生自评的成绩,比实际成绩要低很多,为何?有很多题会,但是不全对,各种不应该的丢分很多。

边做题边看答案的危害

边做题边看答案,缺乏独立思维意识

这可以说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学霸肯定不会这样做。边做题边看答案,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其实危害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对答案产生依赖,解题过程中思维不活跃。思维不活跃,能力运用不到位,做题就没有意义了。

这样做题看似能做很多,因为速度确实是加快了,但那些题目都不能算是自己做出来的,这可以算是作弊的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独立自主完成,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尽可能克服,而非马上看答案。思考的过程,冥思苦想,才是提高能力水平的时候。

2、经常性做过难的题目,练习缺乏针对性

一些学生做题有好大喜功心理,总爱挑难度最大的做,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水平,实际上他没有那个水平,做半天也做不出来,最后将答案抄上去,美其名曰是自己做的。

所有科目的题目都是阶梯式分布的,必须要循序渐进,不切实际地拔高难度,只能是浪费时间精力。那么题目难度该如何把握?我的建议是:比现有水平稍高的,为最高难度;也就是把那种跳起来能够得着的,作为最难的,而且这类题目的数量不能过多,大多数题目应该是中等难度的。

同时,瞧不上简单题也是不好的做法。有些学生对做题存在错觉,认为自己会、看上去很简单,没必要重视。然而,恰恰就是这些题目,在考场上最容易出错,即所谓“平路上经常翻车”。

3、做题多而不精,练习达不到练透的目标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半瓶水”,无论说起哪道题,都好像会,但却不能完整做出来。会而不对,对却不能全对,这种病态的解题习惯,源于做题不精。每种题型都涉猎,但都是浅尝辄止。

好的做法应该是,同一类型题目多做、反复做,做到完全掌握,做到完美无缺,拿满分。一定要避免解题错觉,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实际上可能还没有,所以需要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多做。所谓熟能生巧,越熟练越得心应手,练熟练透之后,才会在考场上顺利发挥,不仅速度快,准确率也会大幅提高。

4、错题本流于形式,纠错率不高

错题本是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本子,现在很多学生都有,但要观察具体使用情况就会发现,普遍利用率不高,有些学生一学期结束了,错题本上也没有几道题。这充分说明很多学生的纠错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是做题只注重数量不管质量的表现。

在此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作为学生,刷题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提高能力水平,在考场上把这种能力水平体现出来。如果做了很多题,水平不见提高,那种练习就是无效练习,就是在做无用功。

每个学生的做题,都要体现巧学之道,不为了做题而做题,努力去精准做题,也就是做最适合自己的题目;做题要求真务实,要有明确而理性的目标,要让过程完美、结果准确,这样去刷题,越刷水平越高,成绩越出色。

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养成这样的刷题习惯,并坚持到高中,必定成为真正的学霸,真正的解题高手,考入211、985大学很轻松。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为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