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额第二大商品
在当今世界五花八门的饮料中(咖啡饮料、茶饮料、果疏汁饮料、牛奶饮料、酒饮料、碳酸饮料、可可(巧克力)、蜂蜜水、豆浆、运动饮料等等),咖啡无疑是最为流行、最广泛、消费额最高的饮料,是欧美地区的饮料之王。咖啡饮料通常指将从咖啡树采来的浆果果仁(种子)——咖啡生豆经烘焙所冲泡的饮料。适度的饮用热咖啡(也可冷饮)是有益的、甚或利于成年人的健康。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蔗糖、绿原酸、脂肪、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特别是脑细胞,兴奋大脑皮层,使人提高警惕性、情绪激昂、睡意降低并减轻疲劳,维持持久的工作能力。目前全球至少有10亿人经常饮用咖啡;一项2006~2009年研究表明,咖啡(饮料)人均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芬兰,年消费12公斤;挪威、冰岛、丹麦、荷兰、瑞典、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德国、法国的年消费量都在5公斤以上。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生产咖啡豆,全球每年要消费5000亿杯咖啡,有4亿人从事咖啡豆的生产(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及服务工作;咖啡豆是如巴西、越南、乌干达、洪都拉斯等国的经济支柱,是许多国家最大的出口创汇商品;埃塞俄比亚、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国有“咖啡国”之称。
产自乌干达的罗布斯塔种咖啡生豆
咖啡树是龙胆目茜草科咖啡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每年开1~2次白色小花,花谢后就生长出青色的浆果,几个月后转为深红色即已成熟,要及时采摘,因咖啡果实成熟时间的不一致,必须人工采集;咖啡浆果经去果皮果肉、脱胶、干燥、去壳后即可得到半卵形青褐色或黄棕色的咖啡生豆了。
肯尼亚出产的阿拉比卡种咖啡生豆
目前全球市场主要种植的商品咖啡树是阿拉比卡种(也叫小果咖啡)、罗布斯塔种(也叫中果咖啡)及少量的利比里亚种(也称大果咖啡)三个原种。阿拉比卡种咖啡树原产地是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喜湿热,最适宜温度是15~24摄氏度,要求年降水量不少于1500毫米,较耐寒,可生长在海拔900~2000米的山地高原;咖啡生豆多呈青褐色,咖啡因含量在0.8~1.4%,带酸感,有多种风味,主要用于一般饮用,全球75~80%的咖啡豆是该种。罗布斯塔种咖啡树原产地是非洲刚果雨林,树形较阿拉比卡咖啡树大些,喜高温多雨,适宜气温是24~29摄氏度,抗病力强,产量高;咖啡生豆多呈黄棕色,咖啡因含量在1.7~4%,酸性很弱,主要用于制作速溶咖啡、罐装咖啡,占全球咖啡豆总产的20%。目前市场流通的咖啡生豆多以其产地来区分,著名的品牌有:巴西的圣多斯咖啡、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哥伦比亚咖啡(也叫翡翠咖啡)、美国夏威夷的科纳咖啡、印度尼西亚的曼特宁咖啡、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咖啡等。
咖啡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主要在欧美发达地区,故导致了咖啡豆的巨大规模的跨国流动(大宗出口商品)。2018年全球生产了1.7464亿袋咖啡豆(一袋为60千克,全球咖啡豆贸易均按此标准),出口了1.406亿袋咖啡豆(其中的85%是咖啡生豆,12.2%是速溶咖啡,2.8%是已烘焙的现磨咖啡豆),其中进口量最大的9地区和国家(依次是欧盟、美国、巴西、日本、菲律宾、加拿大、俄罗斯、印尼、中国)占进口总量的78%。由于咖啡豆的贸易量巨大,商品价格高,咖啡豆长期是全球贸易额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初级商品,近年来的年贸易额在800亿美元以上。
咖啡带
咖啡被人们饮食大概源于1000年前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卡法地区,咖啡的得名就来源于“卡法”这一地名。13世纪咖啡树苗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带到也门,也门人开始在陡峭的山坡上种植咖啡树;16世纪阿拉伯地区上层社会开始流行饮用咖啡,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就诞生在16世纪初的大马士革;17世纪土耳其人将咖啡豆大量销往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地,欧洲上流社会以饮用咖啡为时髦;18世纪初荷兰人将咖啡树引入荷属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苏里南等地种植,法国人也将咖啡树引入加勒比海地区的马提尼克岛、法属圭亚那种植,之后迅速传至中南美洲各地,咖啡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时代到来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年产咖啡豆突破8000万袋,2001年全球咖啡豆总产量1.02亿袋,2013年突破1.5亿袋,2018年创历史新高达1.746亿袋,2019年为1.68亿袋。
全球咖啡带
咖啡树性喜高温多雨,故咖啡树主要种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带,也就是所谓的“咖啡带”;目前咖啡树广泛种植在最北至中国四川、最南至南非,包括巴西、秘鲁、牙买加、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也门、喀麦隆、马达加斯加、加纳、几内亚等60多个国家。2018年咖啡豆产量在100万袋以上的国家有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洪都拉斯、埃塞俄比亚、印度、秘鲁、墨西哥、乌干达、危地马拉、尼加拉瓜、中国、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等15国,50~100万袋的有肯尼亚、喀麦隆、多米尼加、坦桑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泰国、萨尔瓦多等9国,10~50万袋的有老挝、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海地、卢旺达、几内亚、菲律宾、美国、也门、布隆迪、巴拿马、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3国,10万袋以下的有玻利维亚、多哥、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安哥拉、巴拉圭、中非、牙买加、加纳、美国、赞比亚、利比里亚、马拉维、东帝汶、圭亚那、苏里南、刚果共和国、津巴布韦、加蓬、贝宁、苏丹、南苏丹、澳大利亚、南非、赤道几内亚等24国。全球咖啡豆生产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美国夏威夷州也有一些咖啡豆生产。
咖啡王国——巴西
巴西的咖啡种植始于1727年,巴西人从法属圭亚那引进咖啡树种植在巴西东南部;1850年后由于国际市场对咖啡的旺盛需求,巴西咖啡种植园大批出现于圣保罗州、巴拉那州一带,1860年巴西咖啡豆产量已达260万袋,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1880年巴西咖啡豆年产量超过500万袋,1906年达到2200万袋,2014年突破6000万袋,2018年巴西生产了6424万袋咖啡豆,占当年全球总量的37.1%。巴西15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和出口国,1830年代巴西的咖啡豆出口额就占出口商品总额44%,1908年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53%;现在咖啡豆仍是巴西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近年来巴西咖啡豆出口量在3000万袋以上,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成;2019年巴西出口了4060万袋咖啡(其中3260万袋是阿拉比卡种),创汇51亿美元。
目前巴西有20多万个咖啡种植园(多为大型种植园),拥有39亿株咖啡树(主要是阿拉比卡种咖啡树),年产咖啡豆在5000万袋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咖啡王国”;巴西有17个州出产咖啡豆,但95%的咖啡豆产自巴拉那州、圣保罗州、米拉斯吉拉斯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尤其是巴拉那州独占巴西全国咖啡豆产量的一半。现在巴西出产的咖啡豆大多数用机器采收、烘干,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很大,风味欠佳,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卖价不高;不过巴西也出产高品质的“圣多斯咖啡”(也译山度士咖啡),该咖啡出产于圣保罗州圣多斯一带,口味温和而滑润,酸度低,有淡淡的甜味,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咖啡之一。
非洲的咖啡豆生产
非洲的咖啡豆生产国有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科特迪瓦、肯尼亚、喀麦隆、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几内亚、布隆迪、多哥、中非、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安哥拉、加纳、利比里亚、赞比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苏丹、南苏丹、莫桑比克、加蓬、贝宁等28国。2018年非洲28国共生产了约1600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量的9.2%;其中的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科特迪瓦、肯尼亚、喀麦隆、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几内亚、布隆迪等国年产咖啡豆都在10万袋以上。
作为咖啡故乡的埃塞俄比亚,长期以来一直是非洲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近年来咖啡豆产量居世界前8位;2018年生产了716万袋咖啡豆,居世界第六位;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出口创汇商品,年出口量400万袋以上,出口额在10亿美元左右,占该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5以上。埃塞俄比亚出产的咖啡全是阿比卡拉种,因品质好售价很高,主要销往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国;产自埃塞俄比亚西部小镇耶加雪菲的咖啡是世界十大高品质咖啡之一(称为耶加雪菲咖啡),有独特的橘香和花香。
乌干达是非洲第二大咖啡豆生产国,近年产量在300~400万袋;2018年生产了384万袋咖啡豆,居世界第十位。咖啡豆(绝大多数是罗布斯塔种)是乌干达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占该国出口总额的1/5以上;2019年乌干达咖啡大丰收,咖啡豆出口创汇额高达4.3亿美元。
埃塞俄比亚咖啡农收货咖啡豆
亚洲的咖啡豆生产
亚洲的咖啡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也门是世界最早商业种植咖啡树的地区;20世纪以来咖啡的国际旺盛需求促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咖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有越南、印尼、印度、泰国、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也门、中国、东帝汶等10国种植咖啡。2018年亚洲10个咖啡豆生产国共生产了4960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产的27.2%。
亚洲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是越南。越南的咖啡种植始于1888年,法国人引入罗布斯塔种咖啡树种植在河内,长期以来产量不大,直到20世纪末期迎来越南咖啡生产大爆发,19994年~1998年世界咖啡价格持续高涨,吸引了越南咖啡农扩大种植;由于越南90%以上的咖啡是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怕虫咬、抗病力强的罗布斯塔种,故咖啡豆产量很高,1999年越南生产的咖啡豆首次超过哥伦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咖啡豆生产国;2018年越南生产了2968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产的17.4%。越南现在也是世界第二大咖啡豆出口国,咖啡是越南仅次于大米的第二大出口商品。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最早种植咖啡树的国家之一,17世纪初荷兰人就将阿拉卡比咖啡树引入爪哇岛种植,1877年咖啡锈蚀病击垮了全部咖啡树,人们不得不从非洲引进罗布斯塔种咖啡树重新在苏门达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种植,如今印度尼西亚是世界前五大咖啡豆生产国;2018年生产了1065万袋咖啡豆,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越南和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出产的咖啡豆90%是罗布斯塔种,但也出产了举世闻名的“曼特宁咖啡”;这是一种出产于苏门答腊岛北部托巴湖附近海拔750~1500米山区的阿拉卡比种咖啡豆,有着浓郁的香气、微微的巧克力和糖浆味,带有少许的甜味。
印度尼西亚咖啡种植园
也门是中东唯一出产咖啡的国家,咖啡豆产量不大,目前年产量30万袋左右,大量出口到沙特阿拉伯、阿曼、土耳其等中东国家。也门是世界最早种植咖啡的国家(有700年历史),咖啡曾是该国最大宗出口商品,现在仍是仅次于天然气、棉花的第三大出口商品。因为也门咖啡产业的重要地位,咖啡树(阿拉比卡种)被描绘在该国国徽上。
越南咖啡农采摘咖啡豆
也门咖啡农采摘咖啡果
拉丁美洲的咖啡豆生产
拉丁美洲10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区,现有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秘鲁、墨西哥、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海地、巴拿马、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玻利维亚、巴拉圭、牙买加、圭亚那、苏里南、波多黎各等21个国家(地区)生产;2018年拉丁美洲共生产了10650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产的61%。全球最大的十大咖啡豆生产国拉丁美洲通常占有4~6席,2006年有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秘鲁入列,2018年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秘鲁、墨西哥5国入列。
产自哥伦比亚的烘焙咖啡豆
洪都拉斯是世界咖啡生产国中后起之秀,咖啡豆产量20006年居世界第9位,2018年位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和印尼);2018年生产了734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产量的4.2%;洪都拉斯目前是世界第4大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越南和哥伦比亚);咖啡是洪都拉斯最大宗的出口商品,2019年咖啡豆出口额8.9亿美元,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额的23%。
哥伦比亚长期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直到21世纪被越南超过居世界第3位,2018年生产了1340万袋咖啡豆,占全球总产量的9%。哥伦比亚自1808年第一批阿拉比卡种咖啡树种下,至今有27亿株咖啡树遍布在30万个咖啡园中,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年产咖啡豆1300万袋以上。哥伦比亚出产的咖啡豆几乎都是阿拉比卡种,因生豆呈青绿色而有“翡翠咖啡”的别称,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咖啡,其特点是有淡淡的优雅香味,不像巴西咖啡那么浓烈。咖啡是哥伦比亚大宗出口商品,2016年咖啡豆出口额23.8亿美元,占该年出口商品总额的约7%(同年该国鲜花出口额是13.3亿美元、香蕉出口额是8.48亿美元)。哥伦比亚现有1/3的农村人口以生产咖啡为生。
墨西哥的咖啡种植始于18世纪末期,长期是世界十大咖啡豆生产国之一,2006年咖啡豆产量居世界第5位,2018年居世界第9位、拉丁美洲第5位(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和秘鲁)。墨西哥地处全球“咖啡带”北缘,咖啡树主要种植在南部的恰帕斯州;墨西哥出产的咖啡豆最大优势是种植生产全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是生态咖啡豆。
牙买加虽咖啡豆产量不大(目前年产量不足10万袋),却以出产世界最昂贵咖啡之一的蓝山咖啡而闻名于世。蓝山位于牙买加东部,是牙买加及加勒比地区最高山峰,海拔2256米;这里有肥沃的火山土,终年多雾多雨,全年气温在21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高达1980毫米,森林茂密,生态优良;种植的阿拉卡比种咖啡已有300年历史(自1717年开始种植)。牙买加蓝山地区出产的咖啡豆被称为“蓝山咖啡”,其特点是有持久的水果味和微微的酸味,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被称为“集所有好咖啡优点于一身的咖啡美人”、“它的味道芳香、顺滑、醇厚,给我的感觉就像宝石一样珍贵”。正宗的牙买加蓝山咖啡每年只能生产4万袋(60公斤一袋)且价格极其昂贵,供不应求,牙买加政府按销售配额85%销往日本、5%销往欧洲、5%销往其他国家。蓝山咖啡豆的出口也采用全球独一无二的70公斤一桶(木桶)包装方式。
牙买加蓝山山区的咖啡种植园
牙买加地图
我国的咖啡豆生产
我国的咖啡种植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一名法国传教士将咖啡种子从境外带到云南宾川县种植并获得成功。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21世纪以来咖啡种植快速增长,2016年全国咖啡种植面积达13.5万公顷;2018年我国生产了约210万袋咖啡豆,居世界第13位、亚洲第四位(仅次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
我国咖啡主要种植在云南、四川、海南等省,云南占全国咖啡豆总产的95%以上。云南阿拉比卡种咖啡树多种植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等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地上(国内俗称云南小粒咖啡);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水果味的特点。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早在上世纪50年代曾在伦敦参评中获得一等品荣誉,1980年全国咖啡会议上公认为“全国咖啡之冠”;现在“保山小粒咖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点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香味醇和,回甘持久,其口感可与牙买加蓝山咖啡媲美,被土耳其烘焙师称“世界一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中国咖啡之乡”美称,全州咖啡种植面积占全国近1/3,绝大多数咖啡树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不用化肥,除虫害都用有机农药,所产咖啡豆品质优良。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咖啡园
海南咖啡大规模种植也是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种植规模达到顶峰有23万亩,近年来咖啡种植面积萎缩至1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万宁市、澄海等地;海南省出产的咖啡豆均为罗布斯塔种,主要加工制作速溶咖啡。海南万宁市“兴隆咖啡”是海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自万宁市兴隆镇“海南兴隆华侨农场”,用该地产的中粒咖啡豆经烘焙、磨粉,再加入适量的盐、白糖、牛奶,就可做出浓香四溢的“兴隆咖啡”饮料了。
中国云南保山的咖啡园
近年来,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市迅速发展成我国重要的咖啡豆生产基地,也是全球生产咖啡豆纬度最高的地区。攀枝花市虽地处北纬26度,但金沙江河谷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20.9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大于15摄氏度),海拔更高(海拔900~1500米),是种植小粒咖啡树的理想区域之一;这里出产的咖啡具有香气浓郁、酸苦平衡、回味悠长的特点。
四川攀枝花市的咖啡种植园